李女士30岁好不容易怀上宝宝,却在孕24周时出现宫颈扩张、羊膜囊膨出后流产,被医生告知是因为宫颈机能不全。几乎每一个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都要面对如此悲痛的经历,轻则小心翼翼平躺不动保胎,重则晚期流产或者早产。那么宫颈机能不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给孕妇带来如此大的伤害,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一下。
宫颈不全又称宫颈无力症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宫颈内口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非分娩状态下宫颈病理性扩张和松弛,不能维持妊娠之足月的现象。
临床表现
在无宫缩的情况下,无痛性的宫颈扩张和(或)缩短导致羊膜囊膨出、胎膜破裂、晚期流产或早产,可反复发生。
子宫像倒置的梨型的布袋子,怀孕后,正常情况下,布袋子口是紧闭的,在妊娠足月,它才瓜熟蒂落,袋口打开,让小生命诞出。
但是总有例外发生,胎儿尚未足月,袋口打开,未成熟的胎儿被“倒出来”了,结果导致小生命难以存活。
这种现象相当部分是因宫颈机能不全引起。
中期妊娠流产4个人中有一个就因此原因引起,发病率一百个孕妇里面有1-2个人,其早产率较无宫颈机能不全者高出3倍多。
85%的残疾和75%的新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活不便及经济损失,还有极大的精神压力,于是引起医学家的关注。
如何解决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可能已在各位读者的头脑萦绕:扎住“布袋口”,妊娠足月时再拆掉它!
想的没有错,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无不是有目标或碰到困难,找方法去实践,解决问题。
换言之,宫颈环扎治疗目标:尽可能加强宫颈管的张力,阻止子宫下段延伸和宫颈口扩张,协助宫颈内口承担妊娠后期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压力,同时术后保胎治疗可降低子宫肌纤维张力及子宫下段负荷,维持妊娠。
如果上述这段话有点太专业,难理解,那简单说:就是扎牢、扎紧、保胎不要半路松开,让娃尽量可能足月生下来!
宫颈环扎术的诞生
接下来分析:子宫这个布袋子可不像在口上直接勒上一条绳子那么简单!
子宫分子宫体部和宫颈部,因为我们要扎的子宫的部位叫子宫颈,子宫颈长度育龄期一般在3-3.5厘米左右,约三分之一在阴道,叫子宫颈阴道部,一部分在腹腔,叫宫颈腹腔部,有些情况子宫颈阴道部分就没有。
就像房顶有吊灯,有的房顶把灯嵌入进去,整个天花板和灯在一个平面;也有的稍微凸起一些,像半嵌入式。在吊灯上打个绳结,是没有问题的,在半嵌入式的灯上也许可以打个绳结,但在完全嵌入与天花板上齐平的灯打个绳结就没有那么容易。
宫颈的情况如此多样,宫颈环扎的手术-扎紧布袋口的不同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为了纪念医学家的贡献,我顺便按时间一一简介。
1955年,名叫Shirodkar的率先开展宫颈环扎,他把天花板吊灯的根部周围分离分离,给扎上绳子,效果不错,对半嵌入式的分离分离,也扎上了绳子。
2年后,也就是1957年,医学家McDonald说“吊灯那么长,直接系上绳子不就结了。”于是经阴道改良式宫颈环扎术产生了,这也是妇产科常用的技术,但对于半嵌入式不如Shirodkar的方法,因为扎的太靠外口了,效果不佳,对于完全嵌入式则无法进行,可以说完全不靠谱。
1965年,出来两位大神,Benson和Durfee,半嵌入式和完全嵌入式宫颈不就是相当于宫颈部分或完全藏在肚子里吗!那好办,打开肚子,我给你扎上,于是有了开腹宫颈环扎术。这个方法有些笨,肚子上也会留下长长的疤痕,但为了保住孩子,也只能选了。但在当时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向两位科学家致敬。
又过了40年,到2005年,宫颈过短(半嵌入式和完全嵌入式宫颈)的患者终于迎来艳阳天,为避免较大的伤害,出现了一位叫Kjollesdal的专家,他开始进行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打几个钥匙孔,就可以搞定。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肚子没有明显疤痕(见下图),目前在妇科应用。
4年以后还有好事者开展了机器人腹腔镜宫颈环扎术,理由是机械手臂更灵活,有腔镜高手表示不服,少花数万元,也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在此不做详述。